2010跟隨腳蹤-陳宏恩
學校:高醫學士後醫學系一年級
姓名:陳宏恩
第一天
七月十二日,懷抱著期待的心情前往彰基參加見習活動。當初選擇彰基來參加見習活動的原因,其一是因為我是台中人,彰基離家不遠,而且對於彰基這一充滿感人故事的老字號基督教醫院也懷抱著憧憬,期待能夠深入的了解彰基的歷史及現狀。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希望能在這次活動當中,找到一個不論在往後的學生生涯或進入職場,都能夠追隨的一種精神或模範。
報到時,接待我們的是院牧部的陳雅莉關懷師,對雅莉姊的印象就是待人和氣且笑臉盈人,也因為他如此的特質,讓我們之間的氣氛很快就熱絡起來。雅莉姊同時也是這三天的行程安排的負責人,也因為他的細心安排和熱情款待,讓我們在每一個行程中都受益非凡,並且有被奉為上賓的感覺。
七月十二日下午時間,主要行程為,介紹彰基目前極力發展的海外醫療工作和有關彰基的歷史。因為期待自己將來能夠參與海外醫療工作,因此對於介紹的內容感到興致盎然。最後分享者也提到,從事這樣的海外醫療,最重要的就是對當地文化的尊重和了解,期待有一天也能夠有機會去體會這句話的深意。有關彰基歷史的分享,使我們了解了當初宣教士們創立醫院時的篳路藍縷,對於前人這種為神為人犧牲奉獻的精神,實是值得我們效法。
第二天
七月十三日,我們前往中華路院區拜訪,接待我們的是翁春祝關懷師。春祝姊主要負責中華路院區的關懷事工,從她與病人的互動中,能感受到上帝的愛從她的身上散發出來。
在中華路院區的主要行程是參訪基因醫學部和安寧病房。彰基的基因醫學部具有豐碩的研究成果,同時也是罕見疾病的重點研究單位,並且對於microarray的研發不遺餘力,從單位同仁的簡介中,得知了許多有關生物科技的新知識。
接下來我們前往安寧病房探訪。過程中由安寧病房的護理長為我們做介紹。護理長告訴我們安寧療護,就是讓臨終病人有尊嚴的面對死亡,目前來說算是需要再作推廣的一個新興概念。同時,她也告訴我們許多從事安寧療護的苦與樂,讓我們對於「安寧」有了全新的認識。
下午我們搭車前往拜訪潘俊雄醫師,潘醫師是一位充滿見證的醫界前輩,從他和其妻子林醫師的言談及分享中,在在都流露出了深厚的信仰及對神極深的信心。潘醫師和林醫師跟我們分享了他們年輕時候是如何服事神;作為醫師執業時,又是抱持著怎樣的態度來對待病人;還有兩人在家庭中又是如何分工,來建造美滿的家庭。兩位醫師同時也勉勵我們要有不畏難,不怕苦的精神,在年輕時多參與一些活動,從中體會神的恩典。最後他也提醒我們,將來身為基督徒的醫療人員,要抱持著「不要想太多,向前走就是了」的想法。我相信這句話當中,包含著對神極大的信心。
之後的行程,我們又回到醫院參訪具有先進設備的核醫科、放腫科和影像醫學科。 其中核醫科的楊光道醫師,花了許多時間和我們分享一些他從醫多年的心得。楊醫師認為,在醫療技術越來越進步的現在,有許多問題,特別是有關醫學倫理的問題,值得深入去思考,但目前來說這些問題,似乎又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不過儘管如此,身為醫生,在整個醫療過程的前端,還有許多事情可以積極的去做,來醫治病人或減輕病人的痛苦;至於這些問題,屬於較為細節的部分,晚點再來思考也不遲。楊醫師的分享,很有見地,也讓我有很深的體會。
第三天
7/14的上午行程為跟診,我跟診的醫師為神經內科的羅敏智醫師。羅醫師看診相當細心,我之前還未曾見過一位醫生在患者身上,花上那麼多的診療時間。但也因為羅醫師的悉心診斷,總能在患者的主訴以外多發現一些端倪。例如有一位患者在與醫師對話的過程中,常常將頭前傾,也因為這樣的小動作,讓醫師檢查出病人似乎有聽力方面的問題。同時羅醫師對於用藥也相當謹慎,每項藥物都會告知病人其作用為何。在做完診斷後,醫師總會花點時間,告訴我們他的推斷或懷疑為何,接下來又需要做些什麼檢查,讓我們清楚的知道他的思考邏輯。
這天上午的跟診,讓我從觀察中,印證到許多課本上所學的知識,並且也在羅醫師身上看到許多值得學習的特點,對於日後一定會有所幫助的。
下午的行程到院史館參訪,看到了所多有關彰基的史料,讓我們對於這間歷史悠久的醫院有了更多認識。
接下來的座談會是和幾位醫師有交流與分享的時間。首先,楊光道醫師先與我們分享有關敘事醫學。在前一天,楊醫師便有要求大家在跟診的過程中做一項作業,就是選擇一位病人,將其與看診醫師的對話和互動完整的記錄下來,楊醫師說這稱為敘事醫學,利用此方法,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醫病關係。在每位同學都分享結束之後,楊醫師又帶領我們念了一首英文詩,在這首詩中我們也可以藉由詩人的敘事角度,而有不同的領悟和體會。之後我們又與醫師們分享了這幾日的心得和所見所聞,醫師們也做了一些回應。
最後,簡佑安醫師和我們分享了他信主的見證。在簡醫師的身上,看到了神的喜樂從他湧流而出,同時他也分享了如何在工作和生活當中與神同行,這樣的生命真是令人稱羨。
這三日在彰基的見習活動,不但讓我對彰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遇見許多基督徒的前輩。在從與這些前輩的互動中,讓我看到許多值得學習的特質,也聽到許多發人深省的分享,期待這些感動能夠深深植入我心中,成為往後待人處事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