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跟隨腳蹤-李奕杰
學 校:高醫醫三
姓 名:李奕杰
這次參加的的醫療見習說實在跟我想像的是蠻不一樣的,不過還是有很多收穫。一開始我以為是會有很多跟診,藉著在診療室醫師的問診來學習他們的態度;然而東馬是安排我們與院牧室的同工一起生活,並有許多院內各分部的人員來與我們分享他們的工作內容以及一些來台灣藉著醫療傳道的宣教士的故事。雖然與我想像的不同,但這樣的內容卻讓我學習的比我想像的更多。因為我的醫學知識還沒有很充足,因此倘若是跟診恐怕也有大半不太懂;再者普通的見習在我大五、大六就會有了,因此與院牧室一同服事是個很難得的經驗。而我之所以選擇台東馬偕,是因為輔導建議我可以選擇離都市遠的醫院,可以有更多的得著。以下我分享我在這次的醫療傳道見習中的心得。
首先,我分享從幾個醫師身上得到的感動。在第一天時,張宏昌醫師跟我們分享他為什麼會到台東馬偕來工作。他雖然不是台東人,但他看到台東實在是缺乏足夠的醫療人員,因此他就來了。他說如果我們不來,那可能不會有甚麼影響;而一旦我們來了,就會”make a diference”。我覺得這是很感動我的,畢竟要到相對偏遠的地方服事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而聖經的教導也是要我們在這世界中分別出來,並且作光、做鹽,在張醫師的身上我也更看到一個為主做工的榜樣。另外在第三天下午時,安排了胡志銘醫師、楊家融醫師來與我們分享生命見證。胡志銘醫師撥放了他女兒如何從先天性疾病中漸漸康復的影片。這實在是很感動人的,因為在影片中我看到這樣的先天性疾病的嚴重程度,還有治療時孩子身上插了很多管這樣心疼的畫面。如果是我面對這樣的景況,可能已經失去信心了,但胡醫師他仍堅定在神面前,相信神必會帶領他們家經過這樣的苦難,而最後他的女兒也漸漸恢復正常。而楊家融醫師分享了他大學時離開了教會,只是十多年後又重新回到教會中的心路歷程。楊醫師的分享十分貼近生活,他分享了他不懂為什麼要到教會,以及為什麼教會有那麼多宗派。這是大學生可能會面對到的問題,而楊醫師的經驗分享讓我實在有很多省思。另外楊醫師也說到這是他第一次與別人分享他的生命,我也很感動。畢竟要對第一次遇到的人分享自己的生命經歷實在是難的,然而這幾位醫師都不吝於花時間與我們分享他們的見證,這實在讓我很感動,看到這樣願意為主作見證的模範也是值得我學習的。
最後我分享我在院牧室的同工身上學習到的經驗。在我們到醫院開始,院牧室的每一位同工都視我們為兄弟姊妹,也讓我們參與在他們的各項服事中。例如在每天早晨他們會分別帶領各部門有自己的敬拜。這實在是很特別的一件事,因為在大家一起敬拜後,會有一點分享,還有代禱。這是一般醫院抑或工作場所不會有的連結,也讓我感覺他們之間的關係是緊密的。就像是有一個部門有替代役男與他們一同工作,但他們都很了解彼此的家庭、生活等,這樣同事間的彼此了解、分享是我羨慕的。而我們也有到病房做探訪。這算是這趟旅程中我最直接接觸病人的經驗了。我看到院牧室的同工很用心的關懷病人,與他們同哭、同笑,幫助他們可以在醫院中感到安心,也讓病人可以接觸福音、甚至是讓病人重新與教會有連結。這實在是很棒的經驗,也是很好的榜樣。因為我未來的工作就是在人身體最軟弱時幫助他回復健康,而人在這樣比較挫折的景況中更可以聽到神的福音,並且也比較願意接受這福音。院牧室的同工說,醫院的醫師是醫治病人的身體;而關懷師即是醫治他們的心。這是很提醒我的,讓我在未來的行醫生涯中可以對病人有更多一分的關心,而非僅將病人的病痛視為一個我需要救治的疾病。最後我想分享潘牧師在這幾天中讓我們參加見習的夥伴一起翻譯一份宣教士的演講稿。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三人的關係漸漸熟悉、緊密,讓我們不會覺得陌生,因為要翻譯一份演講稿時再視需要合作的。而最後我們也從那位宣教士的講稿中一起討論出許多神學上的知識,也是很好的收穫。而潘牧師也分享了許多以往宣教士藉著醫療來台灣傳道的歷程,讓我看到很多榜樣。潘牧師提出”跟隨腳蹤”這樣的的概念可以與以前的宣教士來的歷史有連結,我覺得這是很棒的想法,讓我更了解到福音是怎樣傳入台灣的,也讓我有模範可以學習。
總而言之,這次的活動讓我看到很多醫師的生命見證、很多在醫療傳道上的榜樣。也讓我知道基督教醫院的運作模式,讓我未來會想要加入基督教醫院,因為我看到員工在醫院內是很幸福的。也謝謝院牧室這幾天的帶領、關心,還有TCMA讓我有這機會參加醫療傳道見習。